清晨7时20分的丁香路,晨光中跃动着亮红色校服的身影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巨华第二小学门前,新施划的黄色网格区域格外显眼,向对面望去,道路中间的一段绿化带经过改造后,成为学生过马路的“安全岛”——一圈崭新的隔离护栏环抱出20余平方米的安全区域,灰色方砖铺就的整洁地面上,十多名学生和家长驻足等候通行。
“爸爸再见!”随着清脆的开关车门声,二年级学生王梓萌轻巧跳下私家车。正在执勤的护学岗交警龚鑫快步上前,左手护住孩子头顶,右手利落地扣上车门。背着书包的小身影穿过护栏特设的1.2米宽通道,汇入安全岛内嬉笑等候的同伴中。此刻,十余辆送学车辆正沿着新施划的临时停车带鱼贯而入,犹如展开的黄色缎带。
“注意脚下,手牵手慢慢走!”7时40分许,赛罕区交管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郭岗吹响哨音,二十多个小学生立即列队。这位执勤服后背已被汗水浸湿的中队长走在队首,手持扩音器提醒:“右侧护栏缺口处注意避让电动车。”孩子们踏着地面上新漆的黄色网格线,沿着改造后的专属通道安全入校,全程不超过90秒。
“过去这个时段,家长车辆集中停在绿化带旁一个小缺口放孩子,有的要绕行1个路口掉头。”郭岗一边疏导交通一边介绍。“原来校门正对的隔离绿化带经过交管、教育和园林等部门联合调研后决定拆除,取而代之的是加宽的人行通道,如此一来,学生和家长过马路既安全又方便,家长节省下不少时间,交通高峰期也缩减了近20分钟。”
送学家长张女士掏出手机记录暖心画面:2名女警正用标准手势引导车流,实施“拉车门”5秒快停法。这场“空间重组”的民生工程背后,藏着精细的民生账本——拆除15余米隔离带,铺设900余块透水花砖,增设3处弹性停车区,打造5米宽缓冲带。数据显示,改造后人车交织时间缩短60%,周边路口早高峰拥堵指数下降45%。
当上课铃声响起
安全岛暂时恢复宁静
护学交警转战到十字街头疏导交通
道路两侧新施划的网状标线迎着和煦的夏风
瞭望着这座用20余天建成的“护学方舟”
正默默守护着1500余名学子的平安之路